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供销社改革: 做回农牧民“娘家人

发布时间:2017-01-16作者:陈悦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

     

        “供销社”,当提及这三个字,这个曾经让人们熟悉的名称近些年变得陌生了,熟悉于它在历史中为人民服务的不可取代性,陌生于它由于历史原因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进入深秋,天气渐凉,农牧民们依然忙碌得热火朝天:在大棚里忙于采摘当季蔬果,接受特色农产品专业培训,科学养殖家禽,加工触网准备外销的畜产品……应接不暇。忙碌带来收获,随之则是“荷包”日渐充盈。
      “车有了、房有了,没想到生活就在几年间有了大的改善,这要感谢青海省供销社合作社。”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中庄村村民周有魁对供销社赞不绝口。
      随着全面改革的开启,“供销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出为农服务的综合实力,成为农牧民真正可以依赖的“娘家人”。
      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拓展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2015年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出台,由此,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全面正式启动。
      今年1月,我省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是全国第5个省份,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几个月来,各地供销社积极组织人员到试点省、试点县(区)学习,带着问题去,带着经验回,带着疑惑去,带着思路回,把好的经验、做法,学深、学透,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各地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牧区电子商务、经营与管理‘双线运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推进时间表、确定推进台账,责任到人,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见成效,把综合改革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海东市乐都区两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区)在组织建设、经营管理两条线运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三社”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有序推进。全系统网络薄弱空白县得以恢复重建。截至目前,县级社发展到39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推行了基层社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调整建制,恢复重建、扶持新建,自2013年以来,基层社从82家增加到185家,农村牧区综合服务社从102家增加到86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从1277家增加到1663家。
      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玉虎表示:“由于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差别大,产业结构区别大,农牧民生产生活需求有区别,因此,各地结合不同发展基础和当地经济社会不同发展特点,根据各地供销社自身条件和优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农区牧区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循序渐进,按照新型基层社的标准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360°全方位服务加速拓展
      ——“‘菜单式’、‘保姆式’服务,深受百姓好评”
      9月30日,大通县长宁镇鲍家寨村52岁的农户陈德洪在青陇中药材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的药材仓库忙碌着,货物的出运和存储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马虎。
      陈德洪除了合作社库管的身份外还是合作社的种植大户,“几年前,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大伙种植药材,不仅不用愁销路而且技术有人指导,当时许多乡亲都在观望,我了解后愿意试试。没想到一亩(0.067公顷)地可以收入5000元,现在除了自己家的地外,我还承包了20多公顷地,仓库管理员每月工资3000元,家里不仅有了小楼房,还有了三辆小轿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大通县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大通供销青陇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构建了药材种植、收购、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专业市场,与西宁、甘肃、安徽、北京等6家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年交易能力达700多吨。今年,市场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通县长宁、黄家寨等地区发展合作社农户1300户,流转土地80公顷,订单种植80公顷。
      省内其它县也结合自身实际,在联系农牧民、扩大服务面、提升经营服务能力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许多供销社还搭建融资平台,帮助解决企业经营、建设资金需求。
      乐都区瞿昙镇的农户来尚梅,由于春耕时期缺少微耕机,到供销社填写表格和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后,经审核,现场就拿到了购买微耕机的2000余元,期限秋收获利后归还。
      不仅如此,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供销社、乐都区瞿昙镇、中岭乡等基层供销社成立金融互助合作社,筹措资金,吸纳闲散资金,为需要资金的农民提供婚丧嫁娶、建房、务工等资金服务,解决农民资金困难。
      门源回族自治县供销社结合实际,探索土地托管服务,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菜单式”、“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业务,深受当地农牧民的欢迎,为土地托管树立了标杆。
      此外,各地基层社、专业社、综合服务社,面向农牧民生产生活,推进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如大通县供销联社塑料地膜回收不仅给农户返现而且避免了乱丢弃的污染,海东市乐都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了比较规范的日用品超市、农资综合超市,还因地制宜设置农产品收购、农机具维修、餐饮、洗浴、理发、医疗、健身、金融、农村居家养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从农产品加工,到仓储物流、土地托管、文体娱乐、电费、话费代办、存款取款等新兴业务均在快速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农村“互联网+”风生水起
      ——“‘触网’发展,销售农畜产品,生活物美价廉”
      当“互联网+”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农牧民同样可以感受到网络提供的便利和实惠。
      海东市乐都区供销合作社,努力打造网上供销社,依托“乐都旷视传媒”组建了“乐都兴农优购”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整合农资、小商品、农产品、农业科技服务等资源,为乡镇、村组、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层社、社属企业及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
      现在西宁和海东市民拿起手机,微信输入“乐都兴农”,各类新鲜菜品均能送货上门,海东市乐都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建福说,“由于瓜果新鲜,农商对接价格合理许多西宁市区住户也在跨区域预定,彻底为农户们打开了销路”。
      自电子商务迅速启动以来,省供销社与西北骄公司还共同出资2000万元组建“青海供销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青海供销e家”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6月正式上线运行。共安排资金600万元,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五个区县供销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目前全部上线运营。
      逐步覆盖全省的线下体验店更是帮助农牧民享受到了网上购物的乐趣。互助县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农户们也都新潮了,许多当地买不到或者价格贵的东西都在网上采购,不仅方便而且物美价廉”。
      农村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互帮互带,集体致富,好生活近在眼前
      海东市乐都区桃红营村级合作社从银行到饭店,再到超市等一应俱全,在方便当地农户生活的同时,也为当地有手艺的农户找到了增收路。绱鞋坊的周向莲就是其中一员,自己有好的缝纫手艺,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小店铺,来这里缝缝补补,纳个鞋垫,绱个鞋底,十字绣做个边框等的人很多,“生意还很不错呢,一天收入百元没有问题”。
      此外,桃红营村级合作社的菜铺每日收入也有300余元,饭店更是人流不断,平时乡亲们点菜吃便饭,周末结婚酒席还得提前预定。
      据介绍,各地供销社还按照“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的要求,保持和提升传统业务、开辟和拓展新兴业务。
      大通县联社以流通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依托,今年全县供销社系统以半托管方式签订土地120公顷,450户,带动2600多户农民从土地流转、返地打工、让利收购、特色作物增收等方面综合增收达600万元,带动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733公顷。推选种植或养殖大户,为村民提供种苗,指导农户种植,联合带动全村致富。
      供销社还以“供销社+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内容,通过利益联结、定向帮扶、技术培训、创业扶持等途径,促进扶贫攻坚工作。
      据统计,大通县通过系统各类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农民,并开展带小户、带散户和社内能人结对帮扶活动,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在10个贫困村,带动330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帮助增收1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返地打工等方式帮助增收792万元;在12个乡镇30个贫困村中依托青藏百灵农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百灵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311户贫困户养鸡78660羽,折价金额66.6万元。(芈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