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员之家社员之家

论悲情的侠义“疯子”——堂吉诃德

发布时间:2017-04-05作者:官真龙来源: 点击: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的划时代巨著《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因着迷于骑士小说不能自拔,导致迷失自我,从此走上了一条癫狂而可悲的“游侠”生活道路,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胸怀狭义之心,立志铲除人间邪恶。他是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游离于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人,一个讲道德、有理性的“疯子”,一个既可笑又可叹的人物,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形象。
        本人认为,堂吉诃德无疑是塞万提斯的背影,他生活的时代与作者塞万提斯生活的时代无异,正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王国走向衰落之时,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烈,贵族阶级荒淫无耻,与之相反的是人民的生活的疾苦更重,在哪个黑暗的时代,市井小人物被封建社会无情的摧残,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被无情地玩弄于手掌,麻木、堕落地生活,正是这样畸形的社会,才造就了如主人公堂吉诃德般似的悲情人物。
        一、“正义骑士”堂吉诃德
        “人之初、性本善”,堂吉诃德原本是个安分守己的没落贵族,本性善良,衣食无忧,正因他沉迷于骑士小说,对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骑士生活和荣誉的极度向往,令他走上了一条另类的人生生活轨迹,而堂吉诃德向往的这种骑士精神如中国古侠小说中的“侠义”一般,蕴藏着劫富济贫、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勇敢精神,是正义的化身。
        首先,在思想上他坚持正义的人生信条。他渴望成为骑士的初衷便是“他想平息冤情,除暴安良,拨乱反正,改革陋习,履行职责,想到自己的拖延会让世人蒙受祸害,就愈发斗志昂扬”。他请求“店主城堡长官”封他为骑士时表明自己以“为穷人解难”为责任,他的思想中已经自喻为“拯救者”,并牢固地树立了“打抱不平”的信念,认为锄强救苦是骑士的责任。经历无数次打击后,在桑丘即将到小岛任“总督”时,他不但向桑丘灌输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思想,还叮嘱桑丘在审理案件时“要明察秋毫,秉公明断,贫富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万不可以权谋私”。从这些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有着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痛恨专制残暴,向往自由,维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消除人世间的不平的理想,也包含着“为弱者出头”的思想观念,因此当他看见弱者被欺凌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种正义感已经深深烙印在堂吉诃德的心里。
        其次,在行动上他将正义视作责任。堂吉诃德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当他看到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时,他的正义感不容忍这样恶毒的事;当他看到“风车巨人”时便要去与之决斗,因为他认为“这是正义的战斗”;在富人卡马乔和穷人巴西里奥争夺美丽的基特里亚之间,驳斥桑乔为“势力小人”,并敢于站出来帮助巴西里奥和基特里亚获得了完美的爱情。这些充分展现堂吉诃德的内心世界是光明的、宽阔的,他将维护公平当做自己的责任,他愿意无偿地帮助别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实对照着内心,用一颗“正义的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勇敢而真诚地践行着他作为“骑士”的承诺。当他看到被押解到海上做苦工的苦役犯时,他认为“国王会强迫什么人吗?”“那我就该恪尽职守,消除暴行,解救不幸的人”。他的这番言论充分展现了他身上的正义思想,认为包括国王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强制剥夺别人的自由,为了“解救”那些失去自由的“苦役犯”他敢于“触犯”国王,并将这种行为视作“除暴安良”。由此可见,堂吉诃德是个堂堂正正的坚持公平正义的“游侠”。
        再次,在毅力上他的正义观始终不渝。虽然堂吉诃德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道路上是坎坷而可悲的,甚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他那颗正义的心却始终没变。他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对于他来说,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理想而尽忠。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跟杨维斯人进行搏斗;他为一个被曾经诱骗她的人无情抛弃的女人,而和抛弃她的人进行决斗;他甚至敢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这就是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他试图以一己之力维护公正,尽管“好事变成坏事”甚至适得其反、滑稽可笑,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能不分贵贱地帮助弱者,敢于坚持公平正义,在那个冲刺着腐朽铜臭的利益社会中,这种品质是宝贵的,而他这种品质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是感化了“贪图小利”的桑丘,使桑丘成为总督后能秉公处理各种案件。
        “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中国武侠小说“侠义精神”的一种精髓。堂吉诃德所追求的骑士精神也包含着这种精神,他作为骑士的责任不容他冷眼旁观,虽然他的“骑士”身份只是受封于一个流氓骗子,但他的身体中流淌着“骑士血液”,有着骑士的“魂”,他的疯狂举止并不能完全磨灭他那颗正义的心,因此,堂吉诃德是一位未曾被正统受封的“正义骑士”。
        二、“疯子”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行为是“可笑的”,如同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在商贩、囚犯、公爵、闺秀、农妇、店主、妓女等人眼中的堂吉诃德是个被戏弄开心的“玩物”,是个“可笑而癫狂的疯子”,甚至无可救药,其实不然,堂吉诃德是个时疯时醒式的人物,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诞生的畸形儿,他有着处于极端的两面性格。
        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个被 “骑士幻想”蒙蔽的“疯狂骑士”。 他脱离实际,迂阔顽固,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他丰富而又荒唐的想象力,创造出种种离奇的幻想:破店成了金碧辉煌的城堡,猪倌吹的号角成了侏儒通报他光临的信号,小店主被他变成了城堡的长官,门口的妓女也成了可贵妇人,这种虚无只有“疯子”才能虚构并视作现实。明明是羊群,他却一口咬定是魔鬼幻化成的军队,冲上前去撕杀;明明是苦役犯,他却硬把他们当成是受害的骑士,冲杀过去解救他们;他把抬着圣母像求雨的游行队伍,当做抢劫美女的强盗……,这一系列行为令他变得滑稽可笑,不仅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完全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方式。最可笑的是他所谓的“意中人”,那位“世界上最美的公主”却是一位身体粗壮、嗓门洪亮、胸口还长着毛的放猪姑娘,并情愿为她去深山隐居修炼,为心上人发疯哭泣,还处处为杜尔西内亚的美丽辩护,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即使他多次面对美女的“诱惑”也毫不动心。可悲的是,这些反常甚至荒唐的行为在堂吉诃德眼中却是他走向“骑士荣誉”高峰的“必然道路”。因此,正是他对“骑士荣誉”的极度向往蒙蔽了他的“眼睛”,令他如在迷宫中行使的羔羊一样发狂,所以堂吉诃德的疯狂不是病态的疯狂,而是超越病态的“失心疯”。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个被孤立的“疯子”。在堂吉诃德疯癫的行为中既有脱离实际的幻想,又有高尚的道德蕴藏其中。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放走苦役犯是因为他认为包括犯人在内的任何人都应有自由;他还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他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他赞扬巴西里奥追求爱情的勇敢和机智。但这些平等、自由的思想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是封建卫道者所禁止的,堂吉诃德宣扬的这些思想无疑是对封建统治者一种挑战,而在放羊孩子、店主、妓女、仆人等这些已经麻木不仁、胆小懦弱的市井小人物眼中这种举动无疑就是自杀式的“疯子行为”,他的这些思想与等级观念、学说是与国王、公爵这些封建卫道者所忌讳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是与包括桑丘在内的势力小人的“金钱决定价值”的观点背道而驰,因而在他们眼中的堂吉诃德就是一个“异类”,是个无法适应现实的“疯子”,并将他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而堂吉诃德的这些行为被视作“荒唐”就不足为奇了。
        当一个正常的人生活在“疯人院”时他就是一个疯子。综合分析,堂吉诃德确实上演了一出出滑稽可笑的闹剧,其人其事就是“疯人做疯事”,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堂吉诃德却更像一个没有等级思想的禁锢,没有世俗的利益锁链,没有冷眼旁观的麻木思想的先驱。他能将妓女看成“贵妇人”,将“权力”赋予了被绑打得悲惨的放羊孩子,将爱情凌驾于面包和金钱之上,将锄强扶弱视为自己的责任,并认为包括罪犯在内的所有人都应享有“自由”等等,如同是对那些封建卫道者的辛辣讽刺,对于那些道貌岸然的无耻贵族、如恶魔“风车巨人”般的封建统治者而言他就是第一个敢于冲破黑暗的“疯子”。
        三、“理性”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沉溺于无尽的骑士幻想中而无法自拔,上演的一出出闹剧的确像是疯子的行为,但堂吉诃德的疯狂是被游离于现实的“疯”,是因与那个社会的格格不入而被“疯狂”,而事实是他不仅不是“疯子”,恰恰相反,他不仅理性,还是一个敢于坚持真理、正直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首先,他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如小说结尾所说“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个智者。”堂吉诃德在骑士精神之外,在谈到别的问题时,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历史、文艺都有研究,他通情达理、谈吐深刻,连愚弄他的公爵也不得不惊叹他的才能。堂吉诃德在论子女教育及诗和诗人时,言论精譬深刻,表现出他不仅不是个荒唐的骑士,他还是一个见识高明的智者。他不仅道德高尚,对自己的爱情忠贞不渝,更能为心爱的杜尔西内娅唱诗赞颂。他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发表了许多有关“骑士”、“骑士书”以及“游侠学”等的见解。他十分强调骑士个人的修养,认为骑士“应该温文有礼,和气勤谨,不骄横,不傲慢,不背后议论人,最要紧的是居心仁厚”。这哪是什么“骑士”,完全是个正人君子,人类中的优秀分子。堂吉诃德坚持真理,并不惜以性命来捍卫真理。他还处处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他是有一些可笑和滑稽的言行,但不是骗人的,而是真诚的,试问一个疯子能有如此博学的知识、优雅的绅士风度、真诚的行为吗?
        其次,堂吉诃德的思维认知是理智的、成熟的。他之所以要解救苦役犯,是因为“我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显然,他的行为并不是莽撞的、胡闹的。事后他能知难而退、躲到深山“修行”躲避追捕,这完全是理智清晰的思维,其智慧甚至是凌驾于常人之上的。同时,在他看来,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应受到尊重,这正是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桑丘要到海岛任总督前,堂吉诃德对他的一番关于平等的告诫十分精彩,这在当时无异于一个冲破思想枷锁的开拓者。在爱情婚姻和男女关系方面,堂吉诃德本人更是既理智又成熟。他忠诚于自己理想中的“情人”杜尔西内娅,无论是客店女佣的错遇,还是公爵府中的阿尔迪西多拉的主动的“求爱”,这位正直而忠诚的骑士决不动心。他在处理各类纠纷时,主张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爱情自由,他支持马赛拉个人的选择,制止众人迫害她;他还帮助巴西里奥从财主手中获得自己心爱的基特里亚,阻拦了卡马乔一伙报复巴西里奥的行为。由此可见,堂吉诃德拥有如此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信念、勇敢无私的行动、公正贤明的议论判断。
        再次,堂吉诃德有自己的理想。因为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除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有着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勇敢精神,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毫不怯懦,决不退缩。他这个只身向旧世界挑战的孤单的骑士,虽然屡战屡败,却越战越勇。他勇于向社会黑暗挑战的无畏精神无异于《水浒传》中的那些侠士般嫉恶如仇,不同之处在于水浒英雄都是“逼上梁山”,而堂吉诃德是被造就为“异类”。而堂吉诃德心中向往的理想世界是一个自由、平等的无异于“大同”的社会,这也是作者所向往而寄于堂吉诃德身上的理想。
        堂吉诃德是悲哀的,如果他身处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他不仅不会是“疯子”,甚至可能成为一代名流。尽管他有才有德,但他的思想道路决定了他必然走向。正如在他弥留之际所讲:“我现在已经清醒了,不再被那些一心想读并一直痴迷其中的骑士道的书籍纠缠了。已经意识到其中的荒诞谬误,只可惜觉悟得太晚了,没有时间再读些别的书来开启我的心智”。“我恨透了阿玛迪斯•德•高卢和无数的子孙后代,烦透了那些游侠骑士的书,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危险了,好在上帝垂怜,经过一番亲身体验,我对它们深恶痛绝。”。他清醒理智地总结自己、认识自己,并彻底认识了骑士小说并与之划清了界限。同时,他对桑丘发出了“朋友,原谅我吧,是我害你也变成了疯子,相信这世上真有什么游侠骑士的存在。”这样的悔恨。堂吉诃德通过对自己理智而深刻的总结,充分揭示了其悲剧的罪魁祸首。因此,堂吉诃德不是个丧失理性的疯子,虽然他的很多行为令人难以接受,但不能片面地剥夺他身上的闪光点,更不能不加考证地将他以“疯子”论处。
        四、“堂吉诃德式”的悲情
        堂吉诃德的命运是悲惨的,时而疯癫,时而理智,时而滑稽,时而悲情。他是个一心一意想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英雄,但是却总是适得其反,甚至弄巧成拙,甚至“好心得不到好报”。他为被毒打的放羊孩子安德烈斯争取权力,但在走后安德烈斯又被打得半死,堂吉诃德还遭受了无情的“诅咒”;他努力解救被强制送去划船的苦役犯,却不曾落得个被恩将仇报的下场,不仅被夺走了主仆二人的衣物,还被他们痛打一顿。堂吉诃德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他的正义感和人性思想,用实际行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用一颗仁慈、博爱的心对待身边的一切,招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更不是崇拜,而是无情的嘲弄和恶毒的回报。他被一群嘴中念着道德的伪君子戏弄,被一群麻木不仁的蠢才嘲笑,被一群卑鄙无耻的小人欺骗,被一群失去灵魂的“瞎子”埋怨……,在哪个黑暗的社会中他如一艘行驶在海上的孤舟一样,找不到航行的方向,绝望地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消磨作践自己。
        堂吉诃德是个不被认可的“独行侠”,他是个矛盾的产物。有的人称他为“疯子堂吉诃德”,但也有人称“好人堂吉诃德”,在旅途过程中,堂吉诃德不但行为“疯狂”,还“疯狂”做好事,他的每次出征都会做很多好事,尽管他的“疯子”行为令店主、妓女、羊倌等市井小人物难以理解,但正是在这些疯癫的行为之中,渗透着他身上那些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优秀品质。虽然他的那些荒唐行为令他迷失,但他的发疯行为并不能完全淹没他的高尚,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他有着出色的智慧和才能,有着“圣人”般的道德,但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赏识,反而被别人当玩物作弄,甚至被视作“疯子”。而他的执着又使他在幻想中无法自拔,甚至越陷越深,直到夺取他的生命。
        堂吉诃德的思想和意识是与封建思想对撞的,是统治者不能接受的,因而他被孤立,被另类,甚至被嘲笑,被讥讽,他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被压抑,生存空间被禁锢,他只有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释放,以这种疯狂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无奈与不满,残酷的社会现实催生了堂吉诃德的悲壮,那些堂吉诃德试图解救的愚昧大众是加速堂吉诃德悲惨命运的帮凶,所以堂吉诃德是个“被疯”的“疯子”。
        堂吉诃德无论是理性的,还是疯狂的,他生活的这个即将崩溃的现实社会,都注定了他在思想被禁锢后,介于清醒和疯癫之间,找不到方向,甚至走向精神分裂的极端。其实,堂吉诃德并不是真正的疯子,相反,他不仅是个理智的人,而且在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是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传播者。但是他的敌人并不是羊群、风车,也不是手无寸铁而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他的敌人远比这些强大。最后堂吉诃德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根源,终于认识到如“骑士精神”般的那些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他最后的遗言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夺人的自由、奴役思想的丑恶,痛诉了封建卫道者的罪恶,也彻底地与封建思想划清界限,预示着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
        拜伦曾说过“《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纵观堂吉诃德的一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他对骑士精神的无比向往令他走上了不归路,他一生追求的自由平等、锄强扶弱,到最后却加速了他的灭亡。这就如同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中“众人皆醉我独醒”般,怀着满腔的热忱,招来的却是讥讽和嘲笑,独自孤寂落寞地支撑着自己的理想。或许正如他弥留之际作者所说“也许是因为他被打败了,心中郁郁不乐,也许是因为老天的安排”,他的悲剧人生如冥冥中注定一般。所以,堂吉诃德是悲情的,因他的理想而生,也因他的理想而灭亡。
        堂吉诃德就是塞万提斯的化身,堂吉诃德的悲剧与作者本人紧紧联系,堂吉诃德身上很多品质和遭遇与作者本人近似,也正是通过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资产阶级信仰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同时也真实描绘了当时西班牙社会市井小人物的生存现状,从根本上强烈地控诉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因而,堂吉诃德的悲剧不是因他一个人的疯狂而产生的,而是当时整个西班牙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西班牙)塞万提斯:《唐吉诃德(上、下)》[M]. 季文君、李晓琳、天慧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2、王宪伟:《可笑可爱可悲的疯子——堂吉诃德疯子形象分析》[J].《新东方》杂志,2007年第7期。
    3、胡继禹、秦伯党:《论堂吉诃德双重人格及其社会悲剧》[J]. 《作家杂志》,2009 年16期。
    4、李彦美、杨洁、姜宇:《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及意义》[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4期。
    5、李宁梓:《喜剧视野下的理想主义奇观——堂吉诃德的精神和形象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